22/01/2021
以前看著小貓們抓沙發、床墊時
雖然沒有嚴格阻止
但也鋪了幾層布或毛巾來保護沙發
她們隔著毛巾賣力的抓
卻什麼痕跡也沒留下…
看到這篇文章時
終於才能從另一個角度反省自己
是不是沒有讓她們好好順從生物本能
但是是怎麼樣的需求我也得再想想再觀察一下
#自從醬醬過度舔毛到皮膚佈滿傷痕後
#我便一直反省自己
#知道她需要陪伴
#可能生活中也缺乏刺激
#但忽略了我可能也剝奪了她的某些需求
– 每天來一點重要的貓知識 –
對貓咪來說,除了錯誤制約可能養成小朋友表現出不當行為,甚至發展出特定型態的行為問題之外,「缺乏貓咪可以正常表現『家貓』這個物種典型的行為模式的環境與機會」,也是造成小朋友可能發展出不當行為或產生行為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種「環境與機會的缺乏」通常來自於爸爸媽媽對於小朋友身為「家貓」這個物種的各種身心需求與典型行為模式(如天性、本能、正常的行為表現等等)缺乏正確認識(或漠視),而導致在環境的設計與提供上無法滿足貓咪的身心需求或無法讓貓咪表現出特定行為,又或是在小朋友表現出特定的「正常行為」時會受到爸爸媽媽的制止,而無法展現出身為家貓這種動物的典型行為模式。
最常見也最容易理解上述說明的例子就是「小朋友在沙發上抓抓作標記」這個正常行為,時常成為「一部分爸爸媽媽無法接受的不當行為之一」,但貓咪身為地盤性動物擁有透過抓抓作標記的行為本能,能行使正常的標記行為,是他(她)們身為「家貓」這個地盤性動物的強烈身心需求之一。
當家中完全缺乏小朋友可以用來作為標記的物件(或缺乏小朋友偏好標記的物件類型),或是每次小朋友想要進行正常的標記行為時卻都被制止的當下,因為標記行為的需求無法被滿足的焦慮與壓力,不僅有可能導致身為地盤性動物的貓咪無法透過標記行為來重覆建立並強化他(她)對於既有地盤的安全感,而比較容易出現地盤焦慮與壓力,對於壓力源的發生也會出現更明顯的壓力反應(即對壓力源的發生更為敏感),同時,小朋友也可能會因為無法正常進行標記行為而開始出現其他形式的「不當行為」或發展為行為問題,例如啃咬家中其他的傢俱物件、出現因焦慮而產生的異食癖(特別提醒,這很少見)、在被制止標記行為的當下出現「代償性的」焦慮性理毛行為、轉移標記行為的物件至家中更大範圍與類型的其他物件上、增加對於「會制止他(她)進行標記行為的特定人類」的攻擊性(或敵意/恐懼感等負面認知與情緒表現)、真正心因性的焦慮性理毛行為等等。
「正常的標記行為與需求」對貓咪來說是如此必要,甚至導致了直到十數年前都還被社會視為「正常馴化手段之一」的「去爪手術」的誕生,還好今天的社會大眾皆已經知道去爪手術對貓咪來說是何等殘忍的手術,再也不會將去爪手術視為「根治貓咪在家中抓沙發或傢俱的標記行為」的可行方式之一。但去爪手術的確足以作為代表身為人類的我們可以對貓咪的正常行為表現與其身心需求的「誤解與漠視」到達何種離譜程度的極端例子 😵
貓咪身為與人類完全不同的物種與動物,自然有他(她)們身為「家貓」這個物種的本能、天性與需求(關於小朋友們的本能、天性與需求,我們在過去一年中超過200則的貓知識裡應該已經提到足夠多了),只要我們能夠在與他(她)們共同生活中的過程中,盡可能地讓他(她)們可以在我們提供的生活環境中「正正常常地當一隻貓」而不是嘗試教會他(她)們「一隻貓如何當一個人」,許多本來不會產生的問題和風險就都不會發生,並且真的會單純得多,對貓咪、對身為人類的你我來說,「認清貓咪就是一隻貓」,真的對大家(包含你我與貓咪)都是一件好事。
#貓咪就是貓咪
#不要嘗試去教一隻貓當一個人
#也不要不切實際地期望一隻貓可以當一個人
#和貓咪一起生活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就會單純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