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family.ourdailylife

  • Home
  • Mifamily.ourdailylife

Mifamily.ourdailylife 傲嬌Mia(2018-)
滑稽Miffy(2019-)
吃貨Michelle(2022-)

07/04/2024

【 家暴者和性侵者都應該接受最嚴格的公開監控及思想教化 】

不是每件事情道歉就可以解決。

很多時候,我們寬容,我們漠視,我們不以為意,因為這些事並沒有發生在我們身邊。

我的成長環境裡,遇過4位朋友,被他們的生父/親哥/叔叔 性侵,這4位朋友的人生,有一大半都在跟憂鬱症掙扎,他們的人生,沒有好過過,自殺無數回,覺得自己不配活著⋯;他們的家人,都選擇顧全大局而漠視、息事寧人。

我在做解讀分析的這幾年,也遇過幾位受害者,聽著他們對於解讀的反饋與人生體驗分享,真的只能忍住眼淚聆聽。

受害者另一個層次的傷痛,來自於「沒有人相信他」,以及「無能為力」。無人救援、無人相挺,每一個夜裡都是重播痛苦恐懼的畫面。
你以為只有傷痛當下的幾年?
不,是往後歲月的每一天每一年。

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帶頭做壞事,是一件很令人絕望的範本。

家暴&性侵的行為,最可怕的地方在於,這是有可能會世世代代延續下去的惡習,默許是最可怕的助紂為虐,並且禍及下一代,養出下一批怪物。

#家暴者和性侵者都應該接受最嚴格的公開監控及思想教化

我用「教化」,他們必須接受長期嚴格的監控觀察與教育感化,以便學習知道「這樣做不可以,可以怎麼取代」⋯。

每次我們在引導孩子處理犯錯的事情上,也是一直在強調這一部分的練習,「不可以⋯,可以⋯」。

而那些壞掉的大人,他們必須從頭練習,而不是寬待。

人類圖的視角看待這一切,其實都可以很中立。

但是我本人無法。

我的寬容,不想浪費在這些人身上,只能很用力的祈願,整個社會資源都用在監督/教化犯罪者/可能犯罪者,以及推廣宣導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個不會這樣傷害別人或漠視別人受到這樣傷害的人。

你還可以這樣做⋯
#性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教你的孩子認識自己
#也教你的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陪你的孩子練習拒絕任何會讓當事人不舒服的肢體觸碰行為
#尊重你的孩子說不要
#相信你的孩子說他感覺不舒服
#讓你的孩子知道你會一直跟他同一國
#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受害者
#更不要讓你的孩子變成加害者

你覺得孩子還小
但加害者不會嫌孩子小
事實上,熟人性侵佔7成

最後,如果你也曾經有過不好的體驗⋯
請你一定要相信,不是因為你有問題、不是因為你不好,走到這裡,你比任何人都棒,分享出來並不會使你蒙羞,反而使你更勇敢,勇敢為未來的下一代發聲,有機會讓更多人重視正確的「性教育」的必要性。

#與其消極憤怒不如積極推廣

07/04/2024
06/04/2024

從今天起,為了孩子,請家長每天朗讀三遍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始終應該保持在同一條戰線,那就是為了孩子好,至少我們應該做到各自該做的。

對於老師,毫無保留地向孩子們傳授知識,這是基本的職業道德要求;對於家長,貼心照顧和教育好孩子,承擔起做父母的責任,這是基本的倫理道德要求。

這份12條父母規,希望所有家長,都好好理解閱讀,做個好父母,給孩子最高質量的培養,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父母規12條】
為了孩子,請每天讀三遍!

從此刻起:
我要多鼓勵、讚美孩子,
而不是批評、指責、埋怨孩子。
因為我知道只有鼓勵和讚美,
才能帶給孩子自信和力量,
批評、指責、埋怨只是在發洩,
我的情緒,傷害孩子的心靈;

從此刻起:
我要用行動去影響孩子,
而不是用言語去說教孩子。
因為我知道孩子的行為不是被教導而成,
而是被影響和模仿而成;

從此刻起:
我要多聆聽孩子的心聲,
而不是急於評斷孩子。
因為我知道聆聽才是最好的溝通。

從此刻起:
我要無條件的去愛孩子本來的樣子,
而不是去愛我要求的樣子;
因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從此刻起:
我要學會蹲下來與孩子平等溝通,
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使孩子。
因為我知道強制打壓,
只會帶來孩子更強烈的叛逆和反抗;

從此刻起:
我要用心去陪伴孩子,
而不是心不在焉的敷衍孩子。
因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陪伴,
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溫暖;

從此刻起:
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和孩子一起安靜和平地處理好每一個當下。
因為我知道脾氣和暴力,
只代表我的無能和對孩子的傷害;

從此刻起:
我要積極主動地處理好與愛人的關係,
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絕不讓夫妻矛盾影響和傷害到孩子,
因為我知道只有夫妻關係和睦,
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從此刻起:
我要讓孩子長成他要長成的樣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樣子。
因為我知道孩子並不屬於我,
他只是經由我來到這個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夢想和使命;

從此刻起:
我要多為孩子種善因,行善事。
因為我知道種善因,方能結善果,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惡之家必有餘秧;

從此刻起:
我要通過孩子的問題,
找出我自己的問題,修正我自己,
因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問題
都是我的問題,我是一切的根源;

從此刻起:
我要成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
最親密的夥伴,最慈愛的爸爸(媽媽) !

⚛️ 推薦影音課程:智慧湧現的認知方法
📕 智慧解碼講座:從哲學到認知科學的智慧探索
📕 https://reurl.cc/M4m27m

⚛️ 推薦好書:
📕 認知覺醒:發掘天命內驅力的能量之旅
📕 https://reurl.cc/YVG190
📙 量子力學與混沌理論的人生十二堂課
📙 https://bit.ly/3f2Jtr1

本文源自網路,歡迎分享,若知原作者,請告知。

27/02/2024

家長的責任,是陪伴孩子成長、在必要的時候引導方向。不是代替主角,把所有的困難跟特殊關卡全部走完。你感到技癢難耐,是你的事情,練習評估資訊、自由選擇並認知到「承擔」,是小孩成長階段中最重要、最低成本學「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只要你願意,隨時都是轉捩點」。
23/02/2024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只要你願意,隨時都是轉捩點」。

22/02/2024
固執小孩=恩恩已經會自己挑要穿的鞋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才要做什麼事、要不要穿脫外套等等,只要不造成太大的困擾、沒有安全疑慮,就讓孩子擁有自主權。
02/02/2024

固執小孩=恩恩
已經會自己挑要穿的鞋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才要做什麼事、要不要穿脫外套等等,只要不造成太大的困擾、沒有安全疑慮,就讓孩子擁有自主權。

許多專家都說孩子2歲後會變得非常有主見,但這個「主見」有時候只是莫名的固執,堅持要下雨天穿白鞋、堅持走路要走在磁磚的縫縫上、堅持要用叉子喝湯 育兒、教養、固執、堅持、主見

願每個孩子從小就能被培養認識情緒、學習情緒管理的能力。
02/02/2024

願每個孩子從小就能被培養認識情緒、學習情緒管理的能力。

根據屏東縣政府社會處的統計,未滿 6 歲的家暴中大多是因為家長無法忍受孩子的哭鬧而動手施暴,「以暴制暴」是給孩子最不好的情緒表達示範!面對孩 哭鬧、暴走孩、家暴、以暴制暴、親子溝通

05/01/2024

養成任何習慣的流程都是
#先不排斥 -> #喜歡且感興趣 -> #會主動執行 -> #慢慢調整 -> #養成習慣
( 先好玩-然後我自己可以-變成日常)

看見孩子本來的模樣,接受孩子本來的特質,信任孩子能夠自己承擔自己的決定,用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一起努力或放鬆;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為難自己,接受自己原有的特質,在做為母親以及做自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讓孩子一開始就成為他自己❤️ #媽咪也可以...
05/01/2024

看見孩子本來的模樣,接受孩子本來的特質,信任孩子能夠自己承擔自己的決定,用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一起努力或放鬆;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為難自己,接受自己原有的特質,在做為母親以及做自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讓孩子一開始就成為他自己❤️
#媽咪也可以自在做自己❤️
#不容易但是可以好好練習及關照彼此💪💪💪

【 接受孩子本來的特質 】

目前一歲半的⭕️⭕️,是個非常有自己想法的孩子,「要」與「不要」非常堅持,很難第一時間拐騙哄退妥協。
舉凡穿什麼衣物鞋子、要吃什麼食物、要玩什麼遊戲、要看什麼繪本、聽什麼音樂⋯;通常若是沒有時間壓力或危及安全,我不會特別引導她往我希望的方向去,我會試著透過明確的問與答,讓⭕️⭕️自己思考、選擇,最後我只要再三確認答案。

這樣的互動模式,時常引起周遭的質疑,孩子這麼小哪裡懂?幾歲開始可以這樣做?是因為你的孩子比較好帶吧?⋯
是因為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自己作決定」這件事是不應該被允許的⋯
真的是很奇怪啊!🤔

⭕️⭕️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我們就常常跟她說話,當她的成長速度預計可能超過我們預期的重量時,我們忍不住碎唸孩子長太大擔心怕痛的媽媽不好生,肚子裡的小娃兒的體重立馬停了2週,嚇得我們趕緊跟肚子裡的小娃兒說沒事的!乖乖長大不用擔心!⋯然後⭕️⭕️硬是又提早了2週出生,體重完全在我們原先預期的重量,讓媽媽不至於生得太辛苦。
出生之後,我們的對話沒有少,溝通討論解釋,一開始老實說那些話是為了安撫自己居多,慢慢發現,她都會用你給她的方式回應你。
6個月的⭕️⭕️會用媽咪安撫她的方式給新手玻璃心媽咪拍拍安撫
8個月的⭕️⭕️會用手語表達她準備要💩💩
10個月的⭕️⭕️會用手語表達要吃什麼不要吃什麼
1歲的⭕️⭕️可以用自己的薦骨回應我讓我知道她準備好了與否⋯
一直到現在,即便還不太會說話,她也會試著用各種肢體動作讓你明白她的想法,讓你知道她想要什麼、準備好了沒。

幾歲可以開始這樣溝通?🤔
其實我不知道,因為我們一直都這樣做著,也享受著;她用行動告訴我們也告訴那些質疑的人,她真的都懂。

這些年學習人類圖的資訊,讓我得以不時的檢視自己是否一不小心落入為符合社會大眾的教養陷阱裡、提醒自己不要自以為好的過度引導或安排、安撫自己在難免遭受質疑時的為難。
看見孩子本來的模樣,接受孩子本來的特質,信任孩子能夠自己承擔自己的決定,用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一起努力或放鬆;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為難自己,接受自己原有的特質,在做為母親以及做自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讓孩子一開始就成為他自己❤️
#媽咪也可以自在做自己❤️
#不容易但是可以好好練習及關照彼此💪💪💪

-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讀書會的文案慢慢成形,現在就差訂下日期及場地了,我還是很猶豫呀!想獨厚全職媽媽們能夠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又希望全職媽媽們可以丟包小孩一下、有一點自己獨處的時光來跟大家聊聊天⋯。
#2分人加情緒中心權威好為難吶🤦‍♀️
#你說說該怎麼辦🙈

🙋‍♀️🙋‍♂️妳想跟我一起邊讀書邊討論、分享怎麼用人類圖玩親子教養咩?

🙋‍♀️🙋‍♂️你想參加哪一個主題?

#人類圖讀書會
#人類圖讀了沒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

#我的生產者小孩
#我的投射者小孩
#我的顯示者小孩
#我的反映者小孩

圖為⭕️⭕️自己指定穿搭,上衣+布尿布通通自己選,配的也是美美的😍
#布尿布真的好加分❤️
#求布尿布同好🤝

 #不要急著介入孩子與他人的互動 #退一步才能看出其中的關卡 #用對話協商的方式取代強制接受 #孩子當然可以自己選擇
05/01/2024

#不要急著介入孩子與他人的互動
#退一步才能看出其中的關卡
#用對話協商的方式取代強制接受
#孩子當然可以自己選擇

【 人類圖育兒|可以有選擇 】

你喜歡你的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嗎?
長大後的你⋯
知道自己要什麼嗎?

帶著⭕️⭕️參加了幾間親子共學的課程,除了觀察⭕️⭕️及其他孩子們的狀態,我也很喜歡觀察帶領老師的狀態。

有的教室裡,帶領老師主張孩子們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想要嘗試的事物,可以放棄也可以一直都做同一件事;在過程中慢慢練習找到更適合的方式對待新的人事物;這樣的教室裡,沒有自然不做作的工具,沒有過度刻意的教具,帶領的老師們會真誠地跟孩子對話⋯(我聽見了!我看見了!謝謝你讓我知道!謝謝你跟我分享!謝謝你願意等待!)

不吃番茄、葡萄、不喝果汁的⭕️⭕️,選了洗小番茄、葡萄、榨果汁的工作,專心的一顆一顆夾上盤子、倒進果汁瓶,然後變成點心時間的餐點,大家一起分享。
帶領老師每一次都會詢問⭕️⭕️想不想一起嘗試,⭕️⭕️可以選擇不吃⋯
帶領老師:「你想試試看你自己洗好的水果跟自己榨的果汁嗎?」
⭕️⭕️:「不用了!我不喜歡吃這些,我喝水就好了。」
帶領老師:「好,謝謝你跟我說,等你準備好想要吃吃看,你再跟我說,好嗎?」
⭕️⭕️:「嗯!」(滿足)

有的教室裡,帶領老師主張孩子們應該習慣不是每件事都可以如自己所願,會一直用各種方法提醒、引導孩子接受當下收到的東西;偏偏⭕️⭕️是個很堅持的孩子,也很願意主動表達想法、感受,往往造成雙方僵持不下的局面🤣

最近熱愛藍色的⭕️⭕️,滿心歡喜的期待坐到藍色的椅子,如果剛好沒有輪到藍色的椅子,我會讓她自己決定要不要跟帶領老師溝通⋯
⭕️⭕️:「我想要藍色的椅子!」
帶領老師:「拿到什麼就是什麼,我們沒有要做選擇哦!粉紅色也很好呀!適合小女生。」
⭕️⭕️:「但是我比較喜歡藍色的椅子,可以交換嗎?」(看見還有藍色可以選擇)
帶領老師:「沒有哦!你今天拿到的是粉紅色的椅子,還是你要先讓別人拿,你最後一個再拿?」
⭕️⭕️:「嗯!」(不確定是不是已經瞄到最後一把椅子是藍色🤣)
等呀等⋯等到最後,帶領老師硬是換了一把粉紅色的椅子⋯
⭕️⭕️:「我想要藍色的椅子!」
帶領老師:「你今天的椅子是粉紅色的哦!我們沒有要做選擇哦!你不要粉紅色的椅子,就沒有辦法一起坐著吃點心了。」
(⭕️⭕️站著不動作,眼睛盯著另一把藍色椅子)
另一位帶領老師出來圓場:「你看你今天穿的衣服剛好也是粉紅色的欸!跟這把椅子是一樣的,我們今天先推椅子去坐好,就可以吃點心了,好嗎?」
⭕️⭕️猶豫片刻,勉強接受。

無論哪一種過程,媽咪我都在旁邊左手緊緊抓著右手不要伸出手🙈🙈🙈
就只是觀察著⭕️⭕️與不同帶領老師的互動,很是有趣!

我喜歡我的孩子總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也享受她據理力爭的性格。

在每一個非刻意的情況下,我喜歡看著⭕️⭕️為了爭取自己的選擇而努力的模樣,無論對方的回饋是否如⭕️⭕️所願,我等待最後的結果,在下一個合適的時機點,再跟⭕️⭕️討論,為什麼不能如願?有沒有其他選擇?有沒有其他方法?下一次可以試試看怎麼溝通?

每次都有不一樣的小變化❤️

#人類圖養大的孩子
從一開始就知道可以堅持自己喜歡的一切,也願意練習試著說出來

#不要急著介入孩子與他人的互動
#退一步才能看出其中的關卡

#用對話協商的方式取代強制接受
#孩子當然可以自己選擇

圖為⭕️⭕️堅持要一直擦玻璃擦了20分鐘🙈🤦‍♀️🤷‍♀️

-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研習所
自己私心小小的堅持是,希望耐心等到準備好的你妳你,一群人聚在一起好好聊一聊,分享彼此教養上遇到的類似困境,一群人一起想出更適合的方法一起練習,一群人互相支持著彼此。
別擔心!我會等你準備好。

🙋‍♂️🙋‍♀️報名連結在這裡🔗 https://forms.gle/ZEKY1PWQhxLJN1AAA

📍顯示者&反映者小孩(一)4/5、4/12、4/19、4/26
📍投射者小孩 (三)4/7、4/14、4/21、4/28
📍生產者小孩 (四)4/8、3/15、4/22、4/29

活動時間:09:30-11:30 (接受線上參與)

-

線上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分享會

🙋‍♂️🙋‍♀️報名連結在這裡🔗 https://forms.gle/EiztLzP9mFz61oTAA

3/15(一)15:30-16:30 我的顯示者小孩
3/16(二)15:30-16:30 我的反映者小孩
3/17(三)15:30-16:30 我的生產者小孩
3/18(四)10:00-11:00 人類圖如何玩親子教養(新生兒0-1Y)
3/19(五)15:30-16:30 我的投射者小孩

3/22(一)15:30-16:30 我的反映者小孩
3/23(二)15:30-16:30 我的投射者小孩
3/25(四)10:00-11:00 人類圖如何玩親子教養(老嬰1-2Y)
3/26(五)15:30-16:30 我的生產者小孩

#期待一起聊聊❤️

05/01/2024
29/12/2023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遠勝過於學校教育。
做人、價值觀、安全依附、情緒管理等都是由家庭教育培養;
學校教的是學識和社會化。

28/12/2023

近期,在校園發生了令人痛心的事.

與孩子們聊了此事,我跟兒子都想起了一件過往

當時是他國八的下課,兒子走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迎面而來了一位隔壁班的同學.

該同學認識兒子,揮手打招呼,可是,兒子正在想事情,沒有留意到對方,所以,並沒有給予回應,就此擦肩而過.

突然,兒子從身後被一把拉住,嚇了一跳,轉頭一看,是那位同學.

該同學相當生氣的對兒子說:「怎樣!!!了不起喔,你以為你是誰啊.」一副準備要打人的樣子,可能是感覺被無視了吧。

兒子愣住了,因為他不明白發生什麼事,後續才意識到原來是誤會,急忙解釋.

對方完全聽不進去,甚至還烙下狠話,要我兒子好看.


後來,放學前的打掃時間,那位同學還故意來挑釁,在兒子拖過地的區域,刻意弄髒,然後,還在一旁大笑.兒子無奈,摸摸鼻子再去處理乾淨.

不過,他回家後,還是有些擔心,問我,「那位同學明天會不會再來找我麻煩啊?!」還說,要不要隔天不去學校算了,避避風頭.

我還是鼓勵他去上學,不過,陪著他模擬演練許多情境,比方說,不要落單、多待在教室裡、遠遠看到時要如何躲避、對方主動來時要怎麼保護自己、有需要時要如何尋求老師的幫助...等.

我跟兒子說,選擇不應戰,並不是一種懦弱,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在衝動之下會做出什麼事情.

當對方主動來找而躲不開時,要先想的是~身旁有哪些資源是可以幫助自己的.

能夠避免衝突的安然脫身,也是需要智慧的.

我們無法永遠都陪在孩子的身旁,所以,希望兒子跟女兒在危機來臨時,能夠懂的如何保護自己.

#天佑孩子

願孩子都能在愛與信任中長大♥
13/12/2023

願孩子都能在愛與信任中長大♥

【父母要忍住有多難?】
​​​⠀
前幾天我在 #獨書祭 小小分享了:「做自己的決定有多難」,分享了一點關於我的生涯轉換經驗。有很多人聽了我的經驗,都會覺得:「天啊你媽媽一定常常焦慮到爆炸。」
​​​⠀
我想這是真的。從想唸法律、到去唸新聞系,後來又決定去念諮商。每一次的人生轉彎,對我媽媽來說,都是晴天霹靂,她永遠搞不懂她女兒在想什麼,但是在這些過程時,她總是會好好聽我說我的選擇為什麼是這樣,然後,告訴我一句話:
​​​⠀
「我們家沒有背景,你的人生都要靠你自己,所以,你自己的決定,你要負責。」
​​​⠀
​​​⠀
當我讀完新聞系和廣電所,又工作了幾年,在29歲時,在電話中,跟我媽告知我通過國北心諮所推甄、也是我的第一志願的第一關。
​​​⠀
那是我第一次跟她表達我想要去唸諮商的意願。在她還來不及消化之際,我告訴她,我辭了工作。
​​​⠀
去唸諮商後我才知道,那時我家的經濟陷入困頓,媽媽沒有告訴我,她生活非常辛苦。
​​​⠀
當時的她對我非常擔心,除了經濟的考量,對我已經快三十歲,但與交往已久的男友,似乎一直沒有結婚的打算,她也是焦慮的。
​​​⠀
但她什麼都沒說。
​​​⠀
​​​⠀
她既沒有催我結婚,也沒有要我打消念頭,更沒有告訴我「家裡現在很辛苦,你不要這麼自私好不好?」
​​​⠀
這些話,她都沒有說。但她仍然忍不住問了我一個問題:「你會不會選了,之後又後悔?就跟你之前一樣?」
​​​⠀
​​​⠀
這個問題很重,因為這也是我一直問自己的問題。那時候我還記得我的答案:「我真的不知道,之後會不會後悔。但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這麼想要一個東西,我想去試試看。我得試試看,才知道適不適合我。」
​​​⠀
​​​⠀
媽媽問出我內心最深的焦慮,也是我考慮了將近一年,遲遲無法決定轉跑道的原因:「會不會我選了,又覺得不適合我?」
​​​⠀
這是我最深的擔心。
​​​⠀
​​​⠀
很感謝媽媽,除了一開始問了我那句話,之後,她再也沒有提對我換跑道的焦慮。她不清楚我的決策過程、不懂這行,她滿懷焦慮,非常擔心我,但她沒有多問、沒有否定、沒有干涉,她 #選擇忍住 。
​​​⠀
因為,她認為,這是我的人生,她沒辦法為我的人生負責。
​​​⠀
我對她的「忍住」,充滿感激。
​​​⠀
​​​⠀
這個「忍住」,是明知道孩子可能會撞牆、會跌倒、會遇到挫折,父母會捨不得,但知道這是孩子的選擇,可能如我媽媽一般,滿懷著許多憂慮,但為了孩子,所以「忍住」。
​​​⠀
我相信你,就算你失敗了,我也會傷心,但是我還是愛你。
​​​⠀
​​​⠀
這個「忍住」,就像那些沒說出口的愛與信任,沉甸甸地壓在我的心上,讓我知道,我需要更謹慎,我需要為自己的人生決定負責。
​​​⠀
因為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
​​​⠀
​​​⠀
父母對於孩子的未來,總是有很多的焦慮,有的時候考慮的,可能是忍不住想為孩子的未來負責。
​​​⠀
畢竟,關係越親密,越有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或者,父母焦慮於,孩子好像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怎麼做決定。
​​​⠀
​​​⠀
只是,我從自身經驗中學到一件事:「做決定,是需要練習的。」
​​​⠀
我在經歷一些錯誤後,越來越瞭解要怎麼做生涯的決定,學會一定要知道這個科系未來的發展性、工作的樣貌,適不適合我的性格與我未來想要的生活想像。
​​​⠀
築夢踏實,是在一堆錯誤之後,才學到的事情。
​​​⠀
知道自己要什麼,是在一堆嘗試之後,才慢慢找到。
​​​⠀
​​​⠀
如果那時候,我媽媽堅持要我去唸法律,或是,要我就好好找個傳播的工作。我想,我可能不會做得太差,甚至可能表現得也會還OK。
​​​⠀
只是,我想我不會像現在,那麼快樂,對於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抱持愛意。
​​​⠀
我想,這份快樂,是媽媽對我的愛與無條件的信任,是媽媽送給我最大的禮物。
​​​⠀
​​​⠀
有人會問我:「你怎麼敢這樣轉跑道?」
​​​⠀
原本的我回答不出這個答案。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在愛與信任中長大的孩子,才有任性的本錢。
​​​⠀
我媽媽沒有給我很多的錢,也或許沒辦法在我的生涯抉擇中,給我太多的資源或建議,但她給我的愛與信任、她的「忍住」,讓我非常富足,讓我能夠面對人生的失望與挫折。
​​​⠀
也給我空間,讓我敢做我自己的選擇。
​​​⠀
​​​⠀
可能有很多父母會想:

「雖然你寫得好像很有道理,但我就是忍不住啊,怎麼辦?」
​​​⠀
實際上,焦慮和我們「不清楚」有關。沒有足夠的資訊、不清楚未來的狀況、不清楚自己的孩子、不清楚自己做得對不對…..這些不清楚,都會形成父母對孩子教養的焦慮,很多時候,「忍不住」實在是非常正常,因為也會擔心:

忍錯了怎麼辦?真的讓孩子自我發展,是適性,還是任性?
​​​⠀

這時我就要跟大家推薦親子教養扛霸子葉丙成教授與知識衛星合作的這門課:《 #葉丙成的創新教養思維》
​​​⠀
​​
課程內容有多豐富我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介紹,加上Benson也是個過度努力的翹楚,課程的內容一定會很厲害。不過關於內容的部分,我特別喜歡Benson這門課的重要特點:
​​​⠀
不是急著要告訴父母該怎麼做,而是想要理解你們的焦慮,想要傳達一些資訊讓父母有些內功,能讓父母們得到一些資訊之後,在遇到許多不確定而焦慮上升時,可以跟自己說:
​​​⠀
「先等等,不要擔心不要慌。」
​​​⠀
當我們能夠擺脫焦慮的綁架,大腦才有機會可以理性思考、判斷,那些過往學過的、理解的教養知識、對這個世界的預測等資訊,才有機會流進我的大腦裡,讓我能夠選擇,然後做判斷。
​​​⠀
那麼,要選擇「忍住」,就不是一種毫無理由的信任與鄉愿,而是我經過判斷、也理解自己小孩後,做的一個選擇。
​​​⠀
而一開始忍得住,後面就會順很多。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親密度,永遠是教養方法能不能對孩子有幫助的、最大的關鍵。
​​​⠀
有門課可以教你怎麼不要慌,還會給你大量的經驗與知識分享,等於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還不趕快買起來~~現在超級優惠,錯過了只能扼腕啊真的。
​​​⠀
​​​⠀
好啦大家不要覺得我又冷不防就工商。實際上這次Benson這門課是我真心推薦,沒有任何廣告葉佩成分,所以我可是推薦得理。直。氣。壯!常常有許多父母和我聊到教養孩子的焦慮,覺得這年代當父母實在太難了,我完全舉雙手雙腳贊成。所以真心把葉大的這門課推薦給大家,希望可以讓對孩子未來覺得焦慮、對教養覺得迷惘的父母們,有一盞與孩子關係的明燈啊!
​​​


❝ 葉丙成的創新教養思維 ❞
葉丙成教授結合過去十幾年在業界與學界的第一線教育資訊,透過「父母觀念、孩子能力、未來趨勢」三大主軸,與全台灣父母分享下一代孩子所面臨的挑戰與培養關鍵能力的教養之道,讓台灣的孩子能夠在父母的陪伴下啟發潛能、適性發展。

👉 限時預購低於55折
👉 結帳輸入折扣碼「慕姿300」即可再折300元!
🔎 課程介紹:https://hi.sat.cool/Qwpi1

11/12/2023

【溝通本來就不是誰聽誰的】

溝通,一定要有個心理準備,正確的期待就是,溝通的目的不在於「 #要對方聽你的」,否則你一定會覺得溝通超累,超難溝通,而且容易受傷失望。

友:我的孩子越來越難溝通!

我:怎麼說?

友:他現在大了意見越來越多,都不聽我的了!

我:以前呢?

友:以前他都聽我的,很好溝通!

我:你的意思是說,溝通是要【聽你的】?

這種對話其實我常常在青少年的父母口中聽見,其實也不怪父母,因為我們在拉拔孩子的過程中,的確需要為他們做很多決定,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大多事情都是我們決定的,不太需要和他們溝通。吃穿住行,都是大人決定了算。

可是當他們開始意見多了,會表達之後,常常讓父母覺得頭痛,每件事情都要討論好久,碰到脾氣比較硬的孩子,父母就更為難了,總不能一直好聲好氣,每次都要等到孩子開心答應了,那很多事情都不用做了。

可是這時候父母就會開始以為「孩子變得很難溝通了」,其實是的,孩子意見多了,所以「 #變得開始需要溝通了」。

成人之間也是,我們在溝通之前,最好抱持著「 #我可能得要放棄自己一部分的堅持」的想法,那麼我們的溝通一定會順利許多,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情會釋懷許多,對於溝通結果比較容易接受,而且是 欣然接受。

反之,很多人在溝通前,因為感覺自己和對方的意見對立,抱持著想要去 #改變對方想法的期待進入溝通,一心一意想要說服對方,改變對方,證明自己,這樣往往 會遇上很多爭執和辯論,情緒也容易一觸即發,人很容易會被激起防衛心態。試想,兩個都在這種防衛互斥的情緒當中,怎麼可能還容得下不同的意見,更不可能好好欣然討論。

溝通的目的,應該是 好好表達自己想法,確實理解對方的意見,並且達到一個彼此可以接受的共識,而大多時候,那個共識是在彼此想法的中間點,互相都可能必須放棄自己一部分的堅持,或多或少不定。

****

你和朋友共同獲得一個蛋糕,若是溝通之前,雙方都想著要如何獨佔,那麼溝通一定會非常費力,但若雙方都想著:蛋糕本來就是要兩個人分的,來談談看怎麼分好了,那最後雖然雙方都無法獨得整個蛋糕,但是感覺一定會好很多,重點是,也不必經歷溝通的不愉快。

****

溝通的目的,不在於要對方聽你的,而是 #如何達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共識。

即使那表示你必須放棄一部份自己的想法,因為那本來就是很有可能的。

文/ 許嬰寧 心理師

07/12/2023

情緒教育|真正的和平不是沒有衝突

這禮拜,有個六歲的孩子在情緒爆炸時
對著我哭喊,並且踹了我好幾腳。

在孩子最生氣的當下
他們常常會做出一些失控的行為

而在孩子失控爆炸的當下
大人如何穩住陣腳來引導孩子
一直都是個很困難的課題

今天,我想用這週發生的故事
來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想法。

-

#當孩子一開始就用哭鬧的方式表達

事情是這樣的:

上課到一半,孩子突然希望大人幫忙撕掉身上的ok繃
(因為孩子不敢自己撕)
但孩子第一時間選擇用動作和哭鬧的方式表達
而非好好地說話
即便孩子是個有口語能力,即將升小一的六歲小孩

當下,孩子大哭,媽媽第一時間的反應很真實
媽媽緊張地衝過來想幫孩子撕掉
那是一種焦慮的自動化反應:
「慘了,孩子要爆炸了!得快點滅火!」

當下,我阻止了媽媽
我對媽媽說:「沒關係,先等一下。」

然後,我把孩子帶到旁邊的小椅子上坐著。

其實,我完全不訝異媽媽的反應
面對情緒起伏很大的孩子
即便再穩定的爸媽
都可能因太常被情緒折磨而變得焦慮

讀了再多的教養原則
在孩子哭鬧的當下都用不上
只求孩子今天可以平穩度過

然而,這種希望避免衝突的焦慮感
會在不知不覺中遮蔽了父母的判斷力
明明孩子沒有用適當的方式表達
卻能立即指揮身旁的大人、滿足需求

久而久之,會變成親子間的「關係模式」
我常覺得,這是一種假的和平
大人內心會有很深的無力感
而孩子也會隨著年紀增長,出現許多適應上的困難

-

#當孩子生氣地踹了我

當我把孩子帶到小椅子上坐著
孩子哭鬧地更大聲了
孩子這時激動地喊:「我要撕掉!」

我握著孩子激動的雙手
堅定地對孩子說:
「我知道你要撕掉,但我等你先冷靜下來。」

過程中,孩子在情緒最高漲時
用腳踢了蹲在他前面的我

這時,我用非常嚴肅的口氣對孩子說:
「請你不要踢我,我會痛!」

孩子收手了,繼續哭鬧。
我繼續等著孩子。

哭著哭著,每當孩子激動哭喊著「我要撕掉」
我都會溫柔地和孩子重複:
「我知道你要撕掉,但我會等你冷靜下來再幫你。」

於是,孩子又再次因為情緒高漲
而再踢了我一次。

這次,我一樣非常嚴肅地對孩子說:
「不可以踢我,再生氣都不能踢我,請你控制自己!」

孩子收手了,繼續哭。
哭了好久,才終於冷靜下來。

看著孩子哭的過程,我的心情很複雜
孩子臉上的淚水和汗水,讓我感覺非常心疼

當下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的情緒
要爆炸是那麼容易,而要平撫卻如此需要時間

對孩子的心疼和心軟只有一線之隔
一不小心就想和孩子妥協:
「好了不哭不哭,我幫你撕掉。」

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不行
因為,比起孩子哭
我更害怕孩子學不會如何和別人溝通
我可以溫柔,但我不能失去原則。

撕ok繃只是件小事
但六歲的孩子選擇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要撕ok繃
這對我來說,是大事。

-

#大哭過後的反省

當孩子冷靜了,我幫孩子擦擦眼淚
我告訴孩子:
「我知道你想要撕掉ok繃,但我剛剛沒有馬上幫你是因為,你一開始就用哭的,而不是好好說話。」

「撕掉ok繃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你選擇好好說出來,老師一定會幫你。」

孩子安靜地聽我說著。

我:「看你哭得這麼辛苦,我也很捨不得,但我真的希望我們可以學習怎麼和對方溝通,如果下次,你想請老師幫忙,你可以怎麼說呢?」

孩子小聲地回答:「老師幫我撕。」

我鼓勵孩子:「對呀!這樣說很清楚!」

我繼續帶著孩子回憶剛剛的過程:
「剛剛哭哭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自己好難冷靜下來,需要很多時間?」

孩子點點頭。

我和孩子說:「沒關係,這是我們可以一起學習的事情,我會練習等你,你也會練習冷靜,就像今天你最後成功讓自己冷靜下來了,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喔!」

「生氣沒關係,但是你剛剛踢了我,我知道生氣的時候會很難控制自己,但是無論如何,傷害別人就是不對的,我希望你可以跟我道歉。」

孩子小聲地說:「吳老師,對不起。」

-

#孩子需要的不是無止盡的包容

每次要分享情緒主題的文章
我總是會不厭其煩地寫出故事的過程

因為,引導孩子的情緒這件事
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我希望帶給大家的
是能激發思考的故事經驗,以及背後的價值觀
而不是一個完美的引導範本

在上述的這個故事背後
我發現自己的原則是:

「當孩子沒有好好溝通時,我不會立即回應孩子的需求,即便當下的拒絕會迎來孩子的負面情緒,也不想為了避免衝突而息事寧人。」

除非是口語能力不好的小小孩或特殊兒童
或者我當下沒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和心力去應對
不然,我通常會堅持這個原則

不管是親子、家人,還是伴侶之間
當有一方的溝通方式並不是讓另一方舒服的
選擇隱忍對關係並沒有幫助
適當的衝突,反而能讓雙方更加認知彼此

「原來你是這樣想的。」
「原來我希望別人可以這樣對待我。」

這些自我了解、同理對方的過程
都是衝突帶來的禮物
幫助關係往更親密的方向推進❤️

-

最後,真心謝謝看到這邊的你/妳!

最近我和許多爸媽們聊天
都聽到類似的心情:
「每次兇完孩子,都會覺得好愧疚。」

我想送給大家一段話
希望可以鼓勵到正在經歷一樣心情的人:

「孩子需要的,本來就不是完美的大人,我們每個人都有力有未逮的時刻。有時候累了一整天,有時候因為趕時間,說話又急又兇,這些真的沒關係。孩子需要的,是回過神、穩住自己後,願意蹲下來和他們重新溝通,願意不斷反省、理解和道歉的父母。」

可以反省,但記得不要過度自責
為了孩子,你/妳已經很努力了🥹

05/12/2023

有些話,再怎麼生氣,也不要對孩子說出口。

「生你下來,很沒用。」
「真後悔把你生下來、早知道就不要把生下你了。」
「都是你,把家裡搞個烏煙瘴氣。」
「你給我滾出去。」
「你是我在路上撿來的。」
「我們有弟弟就好了,你不乖就不要你囉。」

或許,說這些話的當下,不是我們的本意,很有可能是來自於心中的生氣、難過、挫折或沮喪。

只是,這些話,聽進孩子的耳裡,連到心裡,都是在重擊他活在世上、這個家的意義與價值。

試問,連爸媽都否定自己的存在,他又怎麼會喜歡自己呢?!


爸媽不是完人,肯定都會犯錯。

只是,有些話,不會像皮膚的傷口一般,結痂掉了之後就沒事了,而是會在心中,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痕。

他可能會記一輩子,長大後回想起來,免不了依然感到心痛。


所以,我們不要總是對外人好好說,反而對自己最親近的家人,想到什麼就脫口而出。

而是,對外人依然是好好說,對自己最親近的家人,先安頓好自己的情緒,思考一下再說吧。

孩子是我們最愛的人,值得我們用更好的方式來與他說話。

#對話中讓孩子感受愛

05/11/2023

#做孩子情緒的主要照顧者

曾經看過一個爸爸說:他在太太不在,代班帶小孩的那一天,弄好小孩三餐、幫他們洗澡,時間到讓他們去看卡通,叫他們去睡覺,自己除了午睡一次以外,手遊還破了好幾關……

「不知道媽媽到底在累什麼?不就是方法不對嗎?方法對孩子就服服貼貼。」

也聽過偶爾帶一天的長輩說:「小孩很好帶啊!我帶一整天他都乖乖的,叫他去哪裡就去哪裡,叫他乖乖等阿公/阿嬤他也乖乖等,時間到就睡了,說要看電視我說媽媽說不行,他也就好~很乖很好帶啊!」

我一直有點難以說明那種違和感在哪裡,然後我今天突然就想通了。

那些覺得「小孩很好帶」、「帶小孩有什麼難的?」、「不懂媽媽/媳婦/老婆為什麼那麼累」、覺得方法對、小孩教的好就不會那麼累的,似乎是把一個反向推論推到極端了。

如果沒有教養好的話,小孩變成了小霸王,小暴走族(情緒上的),那帶小孩當然是會很累沒錯,但是那不表示帶小孩很累,就是帶的人不會帶小孩。

反過來推論是不對的。

那些偶爾帶的爸爸或祖父母,之所以能說「不累啊!很好帶啊!」暗示覺得累好像是主要照顧者(多半還是媽媽或女兒媳婦)的問題時,其實問題是在於

——他們並不是孩子 #情緒的主要照顧者。

幫小孩做早餐、換衣服、陪玩、這些東西確實都可以說沒有那麼累,但是加上同時要 #處理孩子的情緒,那就完全不同了。

——他們並不是孩子所指定,要照顧他們情緒的那個人。

所以孩子並不會在他們面前,表現出,或者說拋出,那麼多自己還尚未成熟的情緒。

他們不會把這些次要或偶爾的照顧者,從廁所中叫出來,或者是只要自己害怕、想要撒嬌、不想一個人、有事情要說、要告狀要抱怨手足時,就拼命地敲這些人的房門。

他們會讓他們好好地上廁所、做家事、洗澡、甚至是自顧自地在旁邊沙發上睡覺或玩手遊。

#他們不會去吵他們,因為他們原本就已經把大人們做出分類,就像我們也會把家人、朋友、伴侶等分出親疏遠近,如果你踩線:比方說跟你的同事吐了太多的苦水、讓他們承擔你的情緒,你可是會被疏遠或批評的。

大人會這樣對不同的人表現出不同的自己,孩子當然也會。

***
照顧孩子就是很累,當你被孩子認定是「可以表現情緒」的對象時。

因為被孩子信任、看重、撒嬌、表現脆弱或依賴、甚至是無理取鬧(因為有負面情緒或失落無法克制),所以很累

你需要敞開你的心房,用感情和他互動,孩子的事情不能機械化的處理,同時,你又要理性去應對,而不全是交付給感情。

你需要想: #怎麼樣能讓這次經驗引導他逐漸成熟,能夠理解有時情緒和感情表現是需要克制的,理解別人也有別人的情緒,也需要體貼對方、給予對方空間。

這又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決不是你這次處理他的無理取鬧處理的很好,他下次就不再無理取鬧。

大腦的發育和教養這份工作,不是按對一次機器的按紐,從此就一勞永逸,同樣很累很煩、必須在你忙的不可開交,甚至可能人在廁所時還要處理他的情緒的這種事情,會在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兩年內,都重複發生好幾次。

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他好像突然成熟了很多,不會在那種時候把他的情緒傾洩而出,而是能夠給你一點空間和時間去回應時,常常是至少一年了,才會有明顯進步。

作為孩子情緒的主要照顧者,那跟 #不需要處理情緒的照顧者是不一樣的。

早上妹妹抱著我,親了又親說不讓我走,那當然是一個甜蜜時刻,讓我覺得很欣慰從孩子出生以來,我一直努力學習去做能夠接住他們的那個人好像是有成果的,他們信賴我,知道我愛他們,他們跟我在一起沒有恐懼,不需要惴惴不安地去爭取我的愛。

所以我們在一起才會如此甜蜜。

但那真的是很多很多疲憊、忍耐煩躁的時刻,才能夠實現的一個現狀:成為孩子情緒的主要照顧者,讓他們覺得跟你在一起就很安心。

覺得帶孩子不累、從來沒有面對到孩子跺腳耍賴亂發脾氣或克制不住的瘋狂大哭,所以覺得「孩子很乖啊帶孩子有什麼累的」的人,其實就只是對孩子來說,「不是那個人」而已。

02/11/2023

曾經聽過一個可愛的說法,說我們每個人這一生來到地球上都是來修學分的,有些人為了修更多學分,會帶領新生命降臨地球,父母就像宇宙的交通工具,負責迎接新生命到來。

成為父母後,我們就是孩子的領航員,既然我們是孩子的領航員,我們責任固然重大,包含人生目標定位、計劃人生航線、以及避免航線中的危險等等。

每個新生命的到來都無法選擇要降落到那個家裡,無法選擇一生的父母,是啊,聽起是多麼無助,但幸好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給他們最好的選擇,所以這一路上不管遇到多少風雨,都要提醒自己留給孩子一顆最溫柔的心。

與孩子相處時我難免也會有情緒,當我察覺到自己情緒的不同,我會先告訴孩子,等我冷靜下來後我們再談,因為平靜是人與人之間好好溝通的關鍵,平靜才不會說出不該說出口的話,與其懊悔說出不該說的話,倒不如開始練習平心靜氣的時候再說話。

聆聽也是與孩子相處很重要的過程,不要打斷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不管他說了什麼、想說什麼,都要好好的聆聽,有時候孩子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懂事與成熟,並且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大聲斥喝孩子效率最高,可以立刻讓孩子聽話、聽從指令,但絕非長期之計,孩子將來會長大,大到可以反抗。

在我看來,千萬別小看溫柔的力量,當這股力量再回到我們身上時,是以倍數計算的。

前陣子馬克問我可不可以再帶他去水族館,我提醒他不是剛去過嗎,要不要換個地方,馬克堅持他想再去一趟,好,那就再去一趟。

那一天馬克帶我到巨型水族箱前找個位置坐下,幫我戴上他的藍牙耳機,要我放鬆心情,好好享受這一切。

耳邊傳來馬克為我精心準備的演奏音樂,眼前是魚群在灑進陽光的水中漫舞,短短幾分鐘,那一刻卻成為我人生中難忘的浪漫時刻,我很幸運,幸好我沒有拒絕他的提議,不然我就錯過這份讓我心暖暖、眼眶熱熱的美好回憶了。

把我們的最溫柔給孩子,孩子也會回送我們。

最後:這也是我從來不會建議別人該不該生小孩的原因,因為有些人學分已經足夠,這一生只是來好好享受的。

02/11/2023

當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

深呼吸告訴自己:
#那些不可愛都是像自己!
#這是最需要被愛的時候!
#太好了我知道怎麼接住孩子!

#啾啾老師的育兒日記
生氣完還是要抱抱孩子說:
雖然你讓我很生氣
#但我還是一樣愛你

01/11/2023

關於孩子3C手機的控管,不少家長都有個迷思。
 
就是,認為孩子到了某個年紀時,就能自我管理了。
   
就我所知,大部分的家長,選擇在孩子升國中時(或者更早),會給孩子辦手機。我指的,是「自己保管使用」的手機?
 
為什麼是在這個時候?
 
一方面,是認為孩子上國中,應該有需要用到了;另一方面,別人都有,我的孩子也應該有。
 
另一個隱藏版的理由,是覺得孩子都上國中了,應該有能力自我管理了。
 
結果,上網失控的狀況一大堆,為此天天上演衝突的家庭到處都是。
 
我們怎麼會天真地認為,孩子到某個年紀時,就自動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開始懂得節制上網,上得去也下得來呢?
 
別的東西我不敢說,手機網路這玩意兒,誘惑太強大,連大人都容易受困其中,更何況前額葉皮質尚在發展中的孩子。
 
開放3C手機使用,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尤其是使用在娛樂用途上。一開始,先用家裡的公用載具,在規範的時間及公開的地點上網。長期下來,孩子都能夠遵守約定,便能逐步放寬。
 
直到孩子能夠完全自我控制,那便是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的時候。
 
別跟我說未來是數位科技時代,孩子遲早都要接觸,提早開放沒關係。我們講的是兩碼子事——是當工具,還是當玩具?
 
當工具當然要鼓勵善用,開放使用也不一定非用手機不可。現在教育當局推生生有平板,也是用在學習上,而非生生上網打電動到飽。
 
當玩具使用就要規範與限制,視自我控制能力的程度來開放。
 
至於你說,孩子本來用來當工具,會偷偷拿去當玩具,怎麼辦?
 
那麼,家長就得多費點心,監管與陪伴孩子使用3C網路,而不是東西丟給他就沒事了。
 
重點還是陪伴!
 
從小的陪伴越足夠,情感連結越優質,讓孩子在真實世界中的生活體驗越豐富,孩子就不會非要窩在那小小的螢幕前面不可。
 
圖 / Pexels

5/2女兒🫶🏼
27/10/2023

5/2女兒🫶🏼

25/10/2023

小孩都在家的時候就會想,其實帶小孩最重要的,就是一個 #情緒穩定的大人。

對教養和育兒有多少理論都是其次,當下情緒穩定,才有可能以不把事情搞得更複雜的方式去應對孩子(當然還有大人)。

親子、親密關係要不去破壞它或埋下隱憂,最重要的就是情緒穩定。

情緒不穩定,就只想趕快結束當下讓人更加煩亂的事情,而方法上,就會做不到理性的思考並選擇。

但是用一句怒吼或者是叫人閉嘴,或者是表現出自己已經不能再忍了「失控也是你們逼的」,就把發洩情緒的難聽話全部爆發出來,這些只能暫時的、看似有效率的,讓原本令人煩亂的事情立刻停止,

比方說吵架的孩子不敢再講話、被傷透心的伴侶也不講話,徒留一個覺得「是你們逼我的」的人,終於覺得沒有人再擾亂他的情緒。

實際上這樣的安靜並不表示解決任何問題,只是被一個人的情緒爆炸強壓住而已。

我在每天吃飯時,聽著兩個小孩此起彼落的叫喚媽媽,不是在快要吵架了,就是要媽媽幹嘛幹嘛,五分鐘安靜都不可得。

這時就會覺得真的,真的,教養小孩所具有的理論還是其次,教養小孩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

至於怎麼樣可以讓自己情緒穩定,那又是每個人都不一樣,要朝「 #認識自己」的方向去努力了。

我對我自己的理解,每天有一段固定的時間可以寫作,就會覺得情緒穩定。

 #給女兒
19/10/2023

#給女兒

這篇貼文希望女性都可以收藏起來或分享出去,
尤其是年輕女性朋友,家裡有女兒的父母們。

/

在限時動態淺聊了一下女性身體自主權與性自主,談論了 #避孕是女人自己的事 #正視女性情慾需求 ,獲得了一位特派員的回覆。經過本人同意,原文分享於下,希望能夠啟發更多女性,讓你明白主動了解自己的身體、掌握自己的身體,才是真正的保護自己。

/

我很慶幸等到自己完全準備好:心理層面、充分學習安全性行為的知識,才真正發生性關係。高中至大學時期交往三任男友,都沒有發生性關係,第三任男友有提出想要發生關係,當時的我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拒絕對方了,對方很尊重我。

分手後一直單身,直到今年我終於覺得自己心理層面準備好發生性關係,我想要享受性生活,查了很多資料,保險套材質、潤滑液成分、避孕藥副作用⋯等,最後,需要一個對象。

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對象?我想要一個可以在床上尊重我的男人。

透過對話中觀察對方的性平觀念好不好,來判定他能不能在床上尊重我。

最後我選了一個對象並主動邀約他,我提出我的要求:

1. 交換體檢報告

2. HPV疫苗

3. 溝通避孕方式

4. 溝通性愛底線

經過這一切良好積極的溝通,我擁有一個完美的初夜,就如計畫那般,發生在我想要的時間、我想要的地點、我想要的對象、身穿我想要的內衣。

很慶幸自己在心中猶疑時,選擇遵從我的內心。

驚喜的是,在我提出我的要求後,對方原來早就準備好體檢報告,也已接種HPV疫苗,就算我不提也會主動提出,我心想,不愧是我選的人。

/

看完這篇實例分享,你還覺得主動談論性的女生讓男人卻步嗎?還覺得必須假裝清純才能得到男性的青睞嗎?還覺得女性情慾是不可談論與分享的話題嗎?還覺得有滿滿的恥感嗎?

我始終相信,只要女人開始關注自身,她必定能破除傳統框架活得更加舒展自由,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擁有美妙的性愛經驗,並受到應有的尊重。不再成為性的客體,或淪為隨時都要擔心害怕懷孕的驚弓之鳥,而是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

/

#女性成長 #女性意識 #女性性自主權 #女性身體自主權

/

16/10/2023

如何因應1歲多幼兒的大哭大鬧?孩子的叛逆有話要說,哭鬧背後是更深的同理需求

#孩子的叛逆是有話要說
#溫和而堅定引導幼兒學習情緒
#身教學習情緒管理和溝通合作

寧寧老師。【家長諮詢QA分享】

「請問寧寧老師,孩子現在1y7m,現在遇到一但拒絕他,就會大哭大鬧。有時在外頭也是,不肯回家就直接大哭大鬧。想請教有沒比較好的處理方式呢?我已被鬧到快神經衰弱了,無論什麼事只要不馬上依照孩子的意思,孩子就會大叫大哭。」

👩🏻‍🌾寧寧老師這樣說:
1.5歲之後,多數孩子會進入到「不順意就哭鬧」的階段。

這個時期,媽咪爸比會發現孩子怎麼突然「叛逆」了,也會發現過去的某些教養方式,已經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

大人也會開始對幼兒的反應挑起情緒,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幼兒情緒時,也會覺得挫折、不舒服,親子陷入被困住的僵局中。

然而,寧寧老師認為,這個時候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與寶貝可以一起學習情緒管理、情緒安撫、自律...等正向能力的機會。

進入到一歲的嬰幼兒,正處在「自我中心」的階段,常常會發生,我現在就要,我就是要,你們拒絕我,我就先哭鬧給你們看。哭鬧是一個「試探」大人的行為。此時,我們可以同理、了解孩子想要這麼做的原因,再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來引導及溝通。

當孩子不如意就哭鬧,我們可以
✅同理與接納幼兒的情緒
✅安撫幼兒,讓幼兒有時間抒發情緒
✅了解幼兒的需求以及哭鬧的原因
✅溫和堅定地引導、溝通以及執行教養原則

我們經常聽到👉先同理,再說理。

這個過程就是,大人一定要先同理、接住幼兒的情緒,並耐心陪伴,等待幼兒的情緒紓緩下來。

要進入溝通、討論,一定是在情緒冷靜之後。也就是會等一小段時間,不會是在我們同理孩子的情緒之後,立刻就要跟孩子講理。

抒發情緒後,等到幼兒情緒比較沒那麼激動時,再視情況給予幼兒具體的選擇,或者其他替代的方式,依據幼兒情緒爆發的事件、問題,與他溝通討論,與幼兒說明,為什麼現在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讓幼兒了解我們每一件事情的實際面以及當前的限制是什麼。

當大人心平氣和地,溫和而堅定地引導幼兒。孩子也會學習到,當遇到與自己的期待不符合時,我可以有情緒,也可以好好地跟大人表達和溝通。

以媽咪舉的孩子哭鬧例子來說,當孩子在外頭玩,而不願意說回家就回家,還想再玩,這樣的情緒是需要時間收斂,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將「玩心」慢慢收起來,可以提前預告、慢慢帶開、或者轉移注意力。

同時,也要了解孩子,為什麼還不想回家?我們可以猜,也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我們了解孩子之後,如果孩子是因為喜歡玩,或者待在某個地方,不妨給孩子一個我們做得到的承諾,譬如,什麼時候還會再來?什麼時候還會有?讓孩子在「失望」的情緒中,仍有一份期待的正面情緒,不會一直焦點在什麼都沒有。

孩子對於「失去」是感受強烈的,我們可以幫助年幼的孩子,學習「彈性」和「調整」,面對「失去」時,保持著希望,才不致於糾結在「沒有」當中,累積情緒。

#當大人也有情緒時

當遇到幼兒不順意就大哭大鬧的時候,若大人覺察到自己也有情緒,可以先給彼此冷靜的空間。善用正向教養中的「積極暫停」,大人主動地先暫緩任何行為,先「關照」自己的內心,照顧及冷靜自己的情緒。

此外,我也非常鼓勵各位家長,可以找時間好好地關照自己,了解自己,學習更深層地安頓自己的內心。

#幼兒需要好好宣洩情緒

為什麼要讓幼兒有機會,好好的宣洩情緒呢?

一歲多的幼兒,掌握情緒的能力尚未發展,幼兒是需要適當的時間和空間充分宣洩情緒。當幼兒開始有情緒,大人接納也允許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中好好地釋放情緒,能夠幫助幼兒體察自己的感受,以及情緒來襲直到情緒消散、恢復冷靜的整個過程。

幼兒會逐漸明白,讓我不舒服的爆炸情緒,是可以透過抒發、釋放的過程不見,我是可以平靜的。

好好抒發情緒的過程,也是在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感覺。

情緒管理的能力,是逐步累積的。

大人經常同理、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幼兒表達、宣洩、釋放情緒,同時了解幼兒的需求,並陪伴幼兒一起想辦法面對與解決「情緒背後的問題」,每一次的練習,幼兒就會漸漸學習到「如何幫助自己冷靜」,以及如何與大人合作、溝通,一步一步累積安頓自己以及問題解決的情緒EQ力。

每一個階段的孩子都有專屬的「叛逆」。

我們一起溫和地正面迎對,先為自己與孩子拍拍手,一起在成長中,學習思考、情緒安撫、自律、等待、溝通與合作。

感恩叛逆帶來的逆境和挑戰,都將焠煉我們更柔軟也更堅強的心。

🔽蜜亞醬小時後哭鬧的時候難得拍到的照片

Address


Alerts

Be the first to know and let us send you an email when Mifamily.ourdailylife posts news and promotions.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used for any other purpose, and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Videos

Shortcuts

  • Address
  • Alerts
  • Videos
  • Claim ownership or report listing
  •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Pet Store/pet Service?

Share

Mia & Miffy

傲嬌又貪吃→Mia姊姊 & 過動又白目→Miffy妹妹的雙貓生活♥